學問是立身之本011

大覺璉和尚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今之所以知古,後之所以知先,善者可以為法,惡者可以為戒。
    善者可以~~為戒:出自韓文公進唐順宗表。
歷觀前輩,立身揚名於當世者,鮮不學問而成之矣。
    【耕叟筆記】

居安慮危010

圓通謂大覺曰:
古聖治心於未萌,防情於未亂。
蓋豫備則無患。
所以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而取諸豫也。
    重門等:易經雷地豫卦之象。重門以禦之、擊柝以警之,則暴客無自而入。
    暴客:強盜。
事豫為之則易,卒為之固難。
古之賢哲,有終身之憂,而無一朝之患者。誠在於斯。
    以重門擊柝為喻,知所以預防暴客。意在治心、防情,亦宜預為防範。


    【耕叟筆記】

以德為本009

圓通訥曰:
昔百丈大智禪師,建叢林、立規矩,欲救像季不正之弊。
曾不知,像季學者,盜規矩以破百丈之叢林。
    百丈:即百丈大智懷海禪師。
    建:建置。
    立:成立。
    像季:像法時期及末世。
    不正之弊:學習佛法,不能如法的弊端。
    曾:乃。
    盜規矩:藉口維護規矩,實則以規矩為掩護,滿足個人私欲。故反而破懷叢林。
上古之世,雖巢居穴處,人人自律。大智之後,雖高堂廣廈,人人自廢。
故曰,「安危,德也;興亡,數也。
苟德可將,何必叢林?
苟數可憑,曷用規矩?」
    將:持守。
    如果人人能持守道德,則不需叢林的大環境之陶冶,仍能修道。
    憑:依靠。
    如果大環境有如法修道的學風,則不需規矩,仍能辦道。
    故曰:叢林學道,在德不在法。
    問:既以德為本,學風自然可憑。那麼,需要叢林以及規矩法度嗎?


    【耕叟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