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名全節 謹始慎終007

仁祖皇祐初,遣銀璫小使,持綠綈尺一書,召圓通訥,住孝慈大伽藍。訥稱疾不起。表疏大覺應詔。
    皇祐:宋仁宗的年號。
    銀璫小使:宮中宦官。
    綠綈:綠繒的書囊,用來裝皇帝的詔書。
    尺一書:詔書。漢代用尺一之版書寫詔命,故名。
    住:住持。
    孝慈大伽藍:內使李允寧為祭祀祖輩,獻出房宅創立禪寺,故曰「孝慈」,仁宗賜額「十方淨因禪院」。帝留意空宗,召下三省定議,召有道者住持。
    稱疾等:圓通居訥禪師自稱目疾耳閉,另推薦大覺禪師應詔。
或曰:「聖天子旌崇道德,恩被泉石。師何固辭?」
    君王恩德,遍及山水之間。此指師所居廬山。
    固辭:堅持推辭。
訥曰:「予濫廁僧倫,視聽不聰,幸安林下,飯蔬飲水。雖佛祖有所不為。況其他耶。
    飯蔬:指粗食。
    雖佛祖有所不為:縱使要教我做佛做祖師,我亦無所好,何況為天子師。
先哲有言,大名之下難以久居。
予平生行知足之計,不以聲利自累。若厭於心,何日而足?
    先哲:指范蠡。
    聲利:指聲名和利養。
    自累:累繫於心。
    若厭於心等:人的貪心是無止境的,若追求以名聞利養來滿足自己,要到何時才能真正得到滿足呢?
故東坡嘗曰。知安則榮。知足則富。」
避名全節。善始善終。在圓通得之矣。(行實)
    善始:出家而成美器。
    善終:道成而保令名。
    修道之人,不追求聲名與利養,不論出家與否,從發心修學「開始」,就要令自己止惡修善、涵養道德,使自己成為美器;「終」則必成道業,莫留譏嫌在人間。



    【耕叟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