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穆儒風 清清蓮香 ─── 臺中蓮社參學記


穆穆儒風  清清蓮香
      
   ─── 臺中蓮社參學記            靜 浩
 
    
前 言
    今年明倫暑期講座,有一位大陸博士生前來旁聽,這位學長名叫王玲,就讀於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班,今年二月到七月到政治大學進行短期交流。王玲學長好樂佛法,來臺期間參與相關活動,蓮友推薦她來蓮社參學並旁聽講座。她雖因飛機時程已訂,僅能參與前半段,但亦精進用功,受益良多,回北京後寫了一篇心得。文字真誠、體察入微,讀了深受感動,謹將全文披露,以饗讀者。
    於臺灣參學的最後一站是臺中蓮社,恰如朱子所言:「學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實」,也正是在蓮社,於臺灣所學仿佛由博化約、由約起行。
    道不遠人
    蓮社裡瀰漫著躬自厚而薄責於人的風氣,謙沖而穩健。不論年齡長幼、為學先後、職任大小,均自稱「末學」,尊人為「學長」,即便上臺授課的老師對大學生們也是謙遜地自稱「學人」、「末學」。一開始,被銀髮蒼蒼的老蓮友喚作「學長」,很是令我惶恐不安,而對那些如同弟弟妹妹一般的同學稱呼「學長」,又頗感難以啟齒,也常常忘記自稱「末學」,一不注意「我」就出口了。    可漸漸習慣這樣的稱謂時,很奇妙,心態也發生了變化,感受到放下自我之後的安心坦然,和尊讚他人所帶來的喜悅和親切。以前總覺得心靈深處有很難安穩的一塊,現在體會來,是那橫梗的自我總要從外界尋求比較。隨著放低心態,內在自然出現了寧靜和柔順。落實到日用生活中,從稱謂和行儀上磨練心態,真是道不遠人啊!
    以前認為儒家難免產生難以化解的疆界,一是長幼尊卑的倫理秩序,嚴不可犯;二是君子、小人的道德分判,難免苛責於人。覺得儒家恪守倫理、尊崇道德規範,在究竟上難以圓融。但如今發現,這尊人而卑己的謙恭,就是和睦倫理、內化道德的儒家真精神。謙德與「無我」似乎是一脈相通的。
    禮樂之美
    蓮社講堂幾乎保留著雪公老人時的樣貌,堅持著儒風穆穆的禮儀傳統。上課前,必由學員長恭敬地禮請老師,老師進門時,班長即高聲呼「起立──」,待老師禮畢雪公像,登臺立定,全體再隨「問訊」之指令而恭敬行禮,老師入座之後,班長再呼「請坐──」。呼令之聲勢如洪鐘,聞者無不肅然,不期之間我想到了漢代一個官職「大鴻臚」,據說就是在朝廷中引導禮儀的,入職要求是一要嗓門大、二要相貌堂堂。
    學生們恭謹地為授課老師進巾奉茶,看著年輕人舉案齊眉、三進三獻,做得那麼一絲不苟,在應對進退中散播出敬畏和德性的光輝,真讓人要掉下眼淚。受業較久的一些學子們齋莊中正,已經有睟面盎背之儀容。令人驚訝在這樣的時代風潮中怎麼還會有這樣一批君子和嫻雅的女子。
    幾次在課間,看著擔任學員長的年輕人肅立在老師休息室門前,靜靜地等著恭迎老師入講堂,好不令人感慨!當無數生命在迷失中揮灑青春時,何曾知道這一分堅持,這一分樸素!在叛逆和擴張自由中抒發時光時,何曾瞭解在浩瀚天地中的謙卑和孝友的珍貴!在隨性與放曠中表達自我時,何曾明白禮樂之美、聖賢之巍!
    
   
 (看著年輕人舉案齊眉,令人驚訝在這樣的時代風潮中,怎麼還會有這樣一批君子淑女?)
    居士佛教
    蓮社何以能持續這樣的傳承?既可以將之視為儒門入世「修身、齊家、治國」的一種典範,也可以看作「人間佛教」的一種形態。如今承擔蓮社管理和教學之任的老師們,乃是親炙雪公老人的弟子,在他們組建的佛化家庭中,不僅實踐著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義婦順的家庭美德,而且全家修學淨土、志在彌陀。在世間克盡人倫之責,命終求生極樂。德性的教育是生命力的灌注,這在家庭中確實能很充分地傳承和養育。孩子們在耳濡目染中從父母那裡習得德行。如今這年輕的一代也逐漸成材,在蓮社很多活動中發心承擔。
    一個個佛化家庭是蓮社的細胞,就如同Sangha(僧伽)一般,彼此提攜實踐佛法,工作之餘護持蓮社,同時在社會中各盡自職,也保持了蓮社與社會大眾的直接連結。家庭和美、工作優秀的居士,對周圍人的影響力不可小視,這大概是居士佛教殊為獨到的優勢。在新儒家於全球文化中困頓地力爭一席之地時,何期於蓮社的篤行中讀懂了「親親也,尊尊也,長長也,男女有別,此其不可得與民變更者也」!
    
   
(家庭和美、工作優秀的居士,對周圍人的影響力不可小視,這大概是居士佛教殊為獨到的優勢。)
    一句佛號
    蓮社通過有組織的學修和助念,成就了許許多多的往生。以往我對在家人修證佛法的成就比較疑慮,可目睹了蓮友們修學淨土的篤實,和一樁樁往生西方的實例,信心和好樂之情油然而生。蓮社雖是在家人的修行道場,居士們朝課暮誦卻毫不含糊,念佛之聲刻刻不息,念佛之心時時提起。蓮社老師帶我去參觀蓮社的聯體機構菩提仁愛之家,那裡一位老奶奶叮嚀我說:「把自己的身、自己的心,全都交給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會做最好的安排,把你照顧得非常好。」想來,這修學的次第也是佛菩薩的安排吧!
    最後來到蓮社,在臺灣參訪學習的種種收穫,全都匯歸到這一句佛號中,有了在內涵上的深入,一句佛號念起來更加得力了。
    諸善俱會
    能對淨土升起希求之心,也是寶島臺灣所賜的祝福。猶憶去年滿臉疑惑地聽師父講淨土法門,還在倔強地說,在一個有苦有樂、有善有惡的世界中,既有善知識、又可受磨練,任何事都是學習進步的機會,為什麼要去一個沒有苦只有樂的地方?當下就是最好的功課,為什麼不能全然承擔呢?
    而來臺的半年中,幾乎一直與善知識、善友們在一起,他們每個人都有許多難能可貴的品質。當自己的心和那更豁達、更開闊、更柔和、更慈悲的心相遇時,豁然自解,如風披靡一般突破了心的局限,智慧不經意間在增進。此是生命對生命的融攝,可能是自己到處碰壁、摸索許久也難以開顯的。同時又沒有可以退墮的機會,周圍都是好榜樣,真正是最好的修學環境,確實保險。有了這樣的親身經驗,此番於蓮社再聽聞老師講淨土「得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頓生願往彼土之念。
    
    
(此番於蓮社聽聞老師講淨土「得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頓生願往彼土之念。)
    人師指路
    蓮社的修學,除了踏實念佛以外,還特崇佛學教理和儒家經典的學習。佛學的教理不止於淨土經典,雪公老人所編的《十四講表》,極為簡明系統地搭起了學佛的知見框架,提綱挈領,為學佛人立住大本,今後博采眾取也不會迷亂。還有破迷導正、契入菩薩覺地的《八大人覺經》,和直指心要、確立般若正見的《心經》,以及唯識的義理。幾門均是必修的課程,次第展開,不得不令人敬仰雪公老人的智慧。
    經師易得,人師難得,老師們講法比一般學院的佛學課,多了親身的體證,出語句句如其所行、如其所證;又較一般的講經更為精細。自己以前零敲碎打學到的一些知識,在課程中各就其位,以前模糊不清的,也明白起來,真有打通經脈的難言暢快!那些生動活潑的故事,又讓清晰進而變得豐滿。
    老師以生命講,我以生命聽,每日如饗太牢,何其樂哉!徐醒民老先生講《法華經》,講過什麼話好像不重要,我就像個小孩子,憨憨地仰望著老先生,呼吸著從語默動靜中透出來的祥和,肝膽肺腑都沐浴在慈光之中。穿插的音樂課,亦是我樂在其中的。所謂「樂也者,聖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歌之文辭雅正,皆雪公老人所作,曲調優美,頗能明心志,抒胸臆,乃至四體亦感條暢。最令我懷而寶之的是老師所講的歌詠發聲的竅訣,不管大學之道還是音聲之藝,都需要明師指路啊。
    鋪一塊磚
    在蓮社學習的日子裡,看著老中青幾代人進學於斯、勤修於斯、涵泳於斯、往生於斯,不禁深深地祝福這裡,在無常的世界中,但願蓮社能接引更多的生命。又時常想,果然是諸法因緣而有,實相卻是空。人們能具備這樣的賢善之德相,不是無由而來的,背後有文化傳統、師長、同修、各種課程等重重無盡的因緣在配合扶助,而每個人在因緣中成長,又成就因緣讓更多的人來成長,被涵育的個人又何嘗不是他人的助緣呢。
    思緒跨海回到故土,多麼盼望我的父母親人也能有這樣的修學環境,如果年輕一代能受到這樣的薰陶教育,如果所有的老人都能眼見耳聞念佛往生之不虛,如果生活的周遭能常常有善知識和善友團隊,每個生命定會漸漸開啟其本自具足的光明……。但願從此一句彌陀穩穩行,常念常願常回向。更望也能為這眾生共享的菩提道鋪下一塊磚石。
    
    
(在蓮社,看著老中青幾代人學於斯、修於斯、往生於斯,深深祝福,願蓮社能接引更多的生命。)

轉載自明倫月刊資訊網 http://www.minlun.org.tw/t418/t418-4-9.htm

2 則留言: